內蒙古黃河集團四十年有你有我的故事(八)
發布時間:2025-01-26 信息來源:內蒙古黃河能源科技集團 瀏覽:321次
我和老總的二三事
1992年我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烏海市焦化廠財務部門工作。在此期間,與老總當時經營的騰達洗煤廠有過業務交往,但未曾有緣謀面。直到2002年4月,焦化廠由老總接收后才第一次與老總正式接觸。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偉岸,辦事雷厲風行;說話聲如洪鐘、鏗鏘有力;尤其是大背頭、絡腮胡更顯出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后來,我在老總集團公司各個不同的職能部門和企業工作過,直到2013年分配到磴口縣火力發電項目組工作時便開始了與老總朝夕相處的日子........
集團公司在磴口縣開發的火力發電項目位于磴口縣工業園區內,辦公地點也就是現在的水泥廠。當初項目區周邊有大片的荒漠,雖說是荒漠,由于臨近黃河,地表水較淺,所以荒漠中長有大量的蘆草,荒漠中有高低起伏的沙丘,遠離城市的喧囂,是我樂此不彼經常散步的好去處。
記得那是2014年的國慶節,忙碌了大半年的火力發電項目組員工都興高采烈的期盼假期放松。誰知過節前一天,老總突然通知國慶節不放假,全員參加義務勞動,任務就是“割草”。通知一出這可炸鍋了,七天假期吶,這就沒了?員工雖然竊竊私語,但也無奈只能接受。于是,轟轟烈烈掀起了向時過50年代農業學大寨的精神“割草”。隨著割草進程的展開,什么裝載機、運輸車、手拿鐮刀的員工悉數粉墨登場,中午送飯到工地,割草劃片布置,鐮刀鈍了磨,磨了繼續割。隨著割草地域的延伸,發現茂密長草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現有的20多人哪夠啊,于是老總一聲令下,從集團總部各單位輪換抽調百余人次由集團通勤車運輸到現場加入到割草大軍。通過七天的奮戰,收獲頗豐,方圓3公里范圍內的蘆草一割而空,80余噸的優質蘆草用四輪輪卡車一趟一趟的往六團牛場拉。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刻骨銘心的回憶?當年割草雖然不情不愿,但多年后每每想起割草場面咋就那么清晰難忘........“按理說,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更是一個擁有億萬財富集團公司的老總,本應該享受含飴弄孫,退休美好的生活。而他放棄這一切,卻在異地開啟人生再創輝煌的第二戰場,在開發項目的百忙之中還要考慮六團牛場飼喂問題,與員工在一起,親力親為。雖然工作艱辛,但樂此不彼。這是怎樣的社會擔當和無須揚鞭自奮蹄的責任感驅使,令人心生敬佩。
為了給萬泉湖創造補水條件,2016年4月1日-5月15日期間,我們老總應磴口水務局邀請,承攬了黃河水系內蒙古段重要水利調節地“奈倫湖”儲水渠路的疏浚工程,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負責所有施工人員的后勤工作。
奈倫湖東距磴口縣城20公里,與阿拉善盟接壤。在40余天施工期,老總與司機同吃同住在工地,住在我們集團公司退役下來的都叫“二連旦”的通勤車上。通勤車由兩節車廂組成,第一節是老總、司機和我休息的地方,第二節是隊長休息處,十幾名司機分別住在2個大的帳篷里。
四月的天氣,在通勤車里白天悶熱、夜晚寒冷,論住宿條件稍優于帳篷,但冷熱不均,實際感覺比待在帳篷還要糟糕。
就是在這樣艱苦工作生活條件下,老總自始至終奮戰在一線。與老總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才有幸了解到他的工作安排:每天早晨六點準時起床,把經過深思熟慮的工作方案通過電話一一布置。安排的工作事項方方面面,包括集團公司的、磴口水泥生產及在建項目的、六團農牧業種養殖的以及人員調配等等。早晨七點準時和司機一起到施工現場,晚上七點才拖著疲憊不堪、滿身污泥的身軀回到休息處,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而老總天天如此。這是需要怎樣的毅力和精神支撐下去。
老總在施工期間的伙食方面從不允許給他開小灶,作為搞后勤的我,看到老總不辭勞苦、辛勤的工作,我只能期盼他下班回到休息處端上一杯熱茶、備好洗漱的一盆熱水以緩解老人家的疲憊。
忘了說一件小事,就是老總看到我洗漱的毛巾時安排司機馬超給我送了一條精致帶花邊的藍色純棉毛巾。我視若珍寶,每每洗漱擦臉時就能感受到老總的關懷,直至24年年初才將這塊使用了八年帶花邊的藍色純棉古董毛巾退役。
2016年5月,奈倫湖引水渠路工程完工后,我又被分配到六團農牧業種養殖產業基地從事財務工作。此時,年近七旬的老總工作重點放在了六團的農牧業及旅游開發建設上來。
每當我散步到六團的田間地頭,總能浮想起土地平整、挖海添島的機械轟鳴聲;每當我來到萬泉湖畔,總能顯現出老總帶領我們在寒冬臘月穿冰而過用雙腳丈量著景區未來發展規劃的宏圖;每當我看到辦公樓門前烏沈干渠潺潺的流水,就想起老總帶領我們給萬泉湖補水撈草的情形;每當我帶著虔誠的心去阿貴廟參拜的時候,就看到腳下“千峰水泥”鋪就的平坦大道;每當我去冬青湖看到路兩邊郁郁蔥蔥的樹木,就會聯想起老總帶領公司員工在黃沙彌漫的天氣里植樹的情景;每當我到萬泉酒店阿拉善廳就餐時,就會回想起我們和老總一起就餐完畢后在餐廳繼續開會的場景,時至夜晚零點我們都昏昏欲睡而他老人家還在精神抖擻的談工作。太多太多的回憶我難以用語言一一描述......作為渺小而微不足道的我只能用無言的承諾和對老總崇高的敬重心情堅守自己的崗位,默默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老總走遍六團地區的角角落落,用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多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為集團公司開創出一片農、牧、旅產業板塊的新天地。
遵循著老總“以漁養牧,以牧輔農,漁牧互補”的發展思路。時至今日,六團地區的產業已發展成為集農業種植,畜牧業養殖,漁業養殖,有機飼草料生產、加工和休閑旅游,餐飲、住宿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農牧、旅游企業。多年以來,已累計開發種植土地2.16萬畝;形成萬泉湖和冬青湖漁業養殖水域面積1.03萬畝;肉牛存欄從期初的600余頭發展至如今的2000多頭;還有一座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能提供320人住宿和500人就餐的大酒店。
我們的老總是“黃河集團”的開拓者,是“黃河人”的鋪路人,是一盞照亮“黃河”前行發展的指明燈,更是為社會、為廣大民眾作出巨大貢獻的企業家。這就是我們的老總--馬萬良。
供稿人:萬家牧種養植旅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關小五
2025-01-27上一篇:內蒙古黃河集團黨政工聯合慰問 傳遞溫暖 情系職工
2025-01-21下一篇:內蒙古黃河集團四十年有你有我的故事(七)